選擇哪里進行穿越?這不僅僅是一個地點,更關系到他們的開局據地。
一個好的開局,意味著功的一半。穿越者們基本都打游戲,深知戰略游戲的一個關鍵就是在開局的時候獲得一個好的基地位置。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基地要滿足:
1、有良好的農業基礎,能保證糧食的供應。
2、有一定的人口基數,能滿足未來穿越后工業化的勞力需求。
3、有富的自然資源,能夠滿足工業化的需要。
4、位于沿海地區,有港口,海上貿易畢竟是這個時代最容易聚斂財富的貿易。
5、不能在明朝統治的核心區域,否則必然引起明政府的重點圍剿。
6、不在四戰之地。后金也好,闖、獻之流也好,都不是立足未穩的穿越眾能應對的。
7、便于防,有山川河海之險。
顯然,在他們要去的那個時空,能滿足這樣的條件的地方并不多。
慎重起見,這個問題被提到討論版上集思廣益。
在網絡上大家提出的方案基本集中在三個地方:臺灣、海南、澳洲。
澳洲獲得了極多的支持,但第一個被槍斃。且不說澳洲本的是否適合作為穿越者的基地,現實狀況也本不可能把幾百個穿越者都弄到澳大利亞去。基本沒有可作。
臺灣島,是討論的熱門,無論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還是發展潛力來看,都堪稱是上上選。該島沒有明朝的政權機構,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雖有筑城,都只能各自盤踞一隅,屬于真空帶。但是臺灣的熱帶疾病很嚴重,尤其是瘧疾,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民進,明末開發程度還很低,人口更是稀,想搞大規模開發沒有人力基礎。
相比之下,海南就優越的多。自從六朝開發以來,到明末這里已經是編戶齊民數十萬的南陲郡縣。永樂十年僅漢族居民就有編戶九萬,人口四十萬,人力資源富。農業方面,到萬歷四十三年,全島田民田達到四百一十萬畝。
更為難得的是自然資源不但富而且門類比較齊全,非常適合搞工業化。島上共有各種礦產88種(含亞種),探明有工業開發價值的有67種,金礦、富鐵礦、鈦鐵礦和鋯英石礦屬優勢礦產。
前工業化時代的關鍵是煤與鐵。海南島有中國有的大型富鐵礦――石碌鐵礦,礦石平均含鐵量51%,儲量達四億噸,它還共生有多種礦產。難能可貴的是,石碌鐵礦幾乎就是天的,剝離表層土既可開采,不需要耗資巨大的坑道系統。
煤礦方面海南只有劣質的褐煤,但是渡過北部灣,就是越南的廣寧鴻基煤礦,在本時空天礦儲量就有兩億噸,地面下的優質無煙煤有幾十億噸,煤礦近在岸邊,海運極其方便。
有了煤和鐵,就能大規模的生產鋼,有了鋼,就可以完各項產業的機械化,進而批量化的制造工業產品。
古代社會也許能制造出嘆為觀止的藝品,但是無法與工業社會水般的批量制造商品相抗衡。
如果說海南島作為一個穿越基地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它離開大陸實在太近,明政府在當地的統治比較嚴,除了陸的黎區,全島多數地方都是“王化之地”。
這樣編戶齊民多年的府縣,明政府不會輕易放棄,一定會不余力的來征剿他們這些野心的外來者――不管他們是新泥、澳洲還是另一個時空的來客。
穿越者從一開始就會面臨當地和廣東駐軍的討伐,必須抵擋過去,才能站穩腳跟。
海南還有長期的黎漢矛盾,自元以來,差不多全島平均每三年就會有一次黎民暴,離他們穿越的1627年不到三十年前,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定安黎人馬矢暴,儋、崖、臨黎民響應,明政府調集十萬大軍才平息下去。如何和當地的黎民和平相,這又是一個問題。
最后,海南歷史上海盜竄犯十分猖獗,海南許多縣城不設北門。晚明的南中國海上,正是各路中外海商海盜各顯神通的時代,無論是海商還是海盜,有機會擄掠的時候都不會放過。在海上通要道上的海南長期深其害。可以想像,帶著無數現代的工和用品的穿越眾將是一只各方面都會垂涎三尺的大羊。
這樣看來,海南雖然基礎比臺灣好,但是要面臨的力也大得多。
“這樣看來,還是選臺灣吧。”在網絡會議上,聽完執委會關于海南的一些況介紹后,有人提出說,“臺灣有瘧疾,我們可以帶奎寧,還可以帶金納樹在臺灣種植。至于人口,明末流民這麼多,用糧食和土地作餌,接運幾十萬人過來不問題。”
“接運幾十萬來,你說得輕巧,用什麼運?”馬上有人質疑。
“船啊,我們可以用一艘萬噸穿越過去,資和人都裝上去。整個一海上霸主,也不要什麼大炮了,看誰不順眼沖上去撞它丫的。”
“準備給它燒酒還是木炭?”
“我們自己造船好了,臺灣有得是優質原木。”
“好,那你告訴我水手哪里?”
“水手可以自己培養,到澳門招外國水手當教習。”
“笑話,鄭功的船都是靠外國人駕駛的?最看不慣你們這幫崇洋外的人。”
“金納樹在臺灣能種活?”
“要你這麼說的話,雷州半島也不能種橡膠,不也種不出來了。”
“我說的是臺灣,雷州半島和臺灣是一個維度上?!”
……
當話題開始扯到寶船是不是木制萬噸、青蒿能不能防治瘧疾繼而到中醫是不是偽科學的時候,文德嗣趕打住了大家的滿腔熱,蕭子山提出要發言。
“我覺得還是海南更合適一些。”蕭子山剛才一直沒說話,他心里是支持海南這個計劃的,但并不急于表態,等大家在爭論中把優劣說清楚了,他也把方方面面的問題在心里排了個隊,發言的重點自然就有了。
“為什麼海南比臺灣合適,對照一下我們提出的據地所的要求,在幾個關鍵問題上,臺灣遠不如海南。
“首先是農業基礎。臺灣農業的真正開發,大要從鄭功收復臺灣,把它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開始――差不多是17世紀的中晚期。而我們選擇的年份,是1628。這個時候它還談不上有什麼農業,只有一些沿海的移民村落開墾的量土地。海南起碼有三百八十萬畝的地,有幾十歷代修筑的水利工程。注意這田畝數還是在冊的,明代的土地瞞是相當多的。
“在人口上,1628年的臺灣漢族移民很。我們穿越之后進行的大規模工農業建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作為勞力。臺灣的人口無法滿足需要,所以從一開始就得輸移民。招募流民,組織他們拖家帶口的千里迢迢穿府過縣,走到閩浙沿海才能安排船運。這是件復雜繁重的事,涉及到調配的人力力,應對明朝的各級吏……我們中誰有這樣的經驗和能力呢?
“即使能夠把足夠的流輸上島。后續工作也很困難。流民基本上一窮二白,要防疫、賑濟、安置,安排住房、種子、農……這些東西都從哪里來?以我們早期的實力,做這樣大的事力不從心。相比之下海南至有四十萬人口的基礎,這個數字,足夠滿足早期的發展需要了。”
剛才的討論已經把多數人的熱消耗完了,某些人不理智的發言也讓大家產生了厭惡。此刻蕭子山這篇有理有據,話語得的發言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同,海南這個未來的據地經過投票確定了下來。
海南在明末的這個時空,設瓊州府,領三州十縣: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昌化、陵水、恩十縣;儋州、萬州、崖州三州。
拿出中國歷史地圖冊元明分冊瀏覽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海南的州縣正好是沿著全島海岸繞了整整一圈。歷史上,海南島曾經是黎南漢北的狀態,但是到了宋以后,了漢在外,黎在。
這些州縣當中,以瓊山-澄邁-臨高三縣的開發歷史最為悠久,是島上主要的漢族聚集區和農業區,漢族人口的一半都在聚集在這里。
這三地之中,瓊山縣也就是瓊州府府治所在地的基礎環境最好:明末全島在冊田民田三百八十三萬畝,本縣占近四分之一,在冊賦稅人口近九萬。
但同時這里也是明朝的在島上的政治經濟中心,平時駐有大量軍隊。它還有政治上的象征意義,失陷瓊州這樣的邊陲府城,對的明廷震將是巨大的,不用說會引來大規模的軍事進剿。
澄邁雖然也不錯,但是它挨著瓊山縣,未免離開這個大明的海南統治中心近了一些。
臨高就了最好的選擇。
本時空的臨高,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海南小縣,遠沒有海口或者三亞有名,經濟落后,旅游幾乎是空白,除非是喜深度游的驢友,一般人都不知道海南有這樣一個地方。如果用搜索引擎在網絡上搜索臨高這個詞的話,多數詞條都是六十年前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戰役里的一句話:解放軍在臨高角首先登陸。沒錯,這個臨高角就在臨高縣,距離縣城還不到十二公里。
臨高雖然默默無聞,卻是一個千年古縣。其設縣歷史,可追溯到大唐武德五年。是大陸上的漢族移民最早移的地區之一,開發歷史悠久。臨高雖然不及瓊山這樣人口眾多,萬歷四十五年也有二萬五千在冊人口。文瀾江兩岸的沖積平原開發較早,形了一定的農業基礎。如果能輔以一定的水利設施開發,農業潛力很大。在本位面,臨高就是海南的魚米之鄉。
最后,它和瓊州府隔著一個澄邁,有什麼風吹草不會馬上面對明政府的直接力。以古代王朝的通訊條件和辦事效率來說,隔州縣的事沒個把月是理不下來的,海南這樣的地方估計還要長一些。
在這個議題之后,又有人相繼提出了其它一些問題,但是臨高作為穿越開始時的據地,已經不再有異議。在文德嗣做得會議總結發言上:大家一致認為,本次會議是一次“功的大會,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在日后的新世界歷史教科書上,大會被稱為“第一次穿代會”。因為代表太多,而且不人最后選擇留在了舊世界,全名單只有在“舊世界大教堂”才能查閱到--理論上不得查閱。
一覺醒來,穿越到一個歷史上沒有的朝代,喬薇無語望天,她是有多倒霉?睡個覺也能趕上穿越大軍?還連跳兩級,成了兩個小包子的娘親。 看著小包子嗷嗷待哺的小眼神,喬薇講不出一個拒絕的字來。 罷了罷了,既來之則安之吧,不就是當個娘嗎?她還能當不好了? 養包子,發家致富。 不為惡,不圣母,人敬我,我敬人,人犯我,雖遠必誅。 杏林春暖,侯門棄女也能走出個錦繡人生。 小劇場之尋親: “囡囡吶,嬸娘可算找到你了!你當年怎麼一聲不吭地就走了呢?嬸娘找你都快找瘋了!你還活著真是太好了,跟嬸娘回家吧!一個女人賺了那麼多銀子,在外頭多不安全吶!”某花枝招展的婦人,拿著帕子,“傷心欲絕”地說。 “你不關心我孩子,倒是先關心我銀子,真是好疼我呢!可是我們認識嗎,大嬸?”喬薇一臉冷漠。 小劇場之尋妻: 小包子領回一個容顏冷峻的男人:“娘親,叔叔說他是我爹。” 喬薇莞爾一笑:“乖兒子,告訴你爹,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應該怎麼做?” 小包子翻開金冊子,一板一眼地說道:“《喬氏家規》第一百零一條,欺辱未成年少女,賜宮刑。叔叔,如果你真是我爹的話……” 不等小包子說完,男人冰涼的指尖掐住了喬薇的下巴,露出一抹冰冷而危險的笑:“如果爺記得沒錯,那晚,好像是你強上了爺!”
一朝重生掉入美男懷中,美男還要抱她取暖,可是沒想到她在這里遇到了師傅告訴她要遠離的人,可是命運多舛,兩人的緣分死死相連怎麼也分不開了
李預穿越隋末唐初,覺醒系統,他帶領手下,打造了一個安詳富足的世外桃源。直到武德九年,突厥大軍南下,為了保護領地,李預率軍出征,沒成想抓了三個人。 “我乃大唐皇帝”。 “我乃長孫無忌!” “我程咬金,你敢說你沒聽過?” 李預傻了,這三人膽大包天,竟敢冒充大唐名人!在打退突厥,救下長安後,三人就訛上了李預。李預煩不勝煩,直到有一天,李預剛給老李治好病,老李就拉著他的手,悄悄的告訴他:“小子,朕攤牌了,其實我是你爹!”
穿越成家境中落的杯具書生,外有欠債大筆,內有年幼小妹,前世為會計師的李凌想了想:種田是不可能種田的,這輩子都沒加這個天賦點,做上門女婿、給富婆當二爺模樣長得又不上檔次,只就有做生意、考科舉這種事情,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 於是,在這個魚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