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老師今天的眼睛又被蒙住了
第5章
十七班的教室里空空的。
過窗戶,樂芽看到有幾個同學趴在桌上午睡,也有同學在翻書學習。
“……想也不可能。”
“那你做夢去吧。”
梁千和趙明日打打鬧鬧地從旁邊樓梯間出來,看到樂芽和另外一個生站在那。
梁千轉了轉眼珠子,湊過去問:“新同學,在這做什麼呢?”
樂芽被他冷不丁出聲嚇了一跳。
“干嘛嚇人小姑娘。”趙明日拍他一掌,然后笑嘻嘻問:“有什麼事啊?我們一定幫忙。”
梁千說:“是不是新來乍到不認識路啊,你要去哪我可以帶你去。”
“就你那路癡屬。”趙明日拆臺,轉向樂芽,“要是有人欺負你,可以和我說,哥哥去打他。”
樂芽聽他倆你一言我一句唱雙簧。
一個人黃頭發一個紅頭發,晃得眼睛都花了。
樂芽雖然對他們印象不太好,但是一想到今天搬書的那個男生好像不算太差,應該這兩個也差不到那里去。
輕聲問:“你們認識陳漾嗎?十七班的。”
走廊上安靜了下來。
半天,梁千以為自己耳朵出錯了:“你問誰?”
“陳漾。”怕他們不認識,樂芽拼寫道:“耳東陳,漾的漾。”
怕他們不知道,還將這兩個字給直接拼出來了。
梁千愣了下,眼淚都快要笑出來,自己的紅發,“你不認識十七班的陳漾?”
樂芽雖然疑,但還是“嗯”一聲。
謝輕語拽了拽,小聲說:“怎麼著還有名的樣子,難道是做了什麼事?”
樂芽搖搖頭。
趙明日問:“你是真不認識啊?”
梁千也納悶,咋回事兒,不是都說話好幾回了,今天還幫忙搬書了,結果搞半天連名字都不知道。
漾哥做人這麼失敗的啊。
趙明日雖然不知道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但并不妨礙他搭腔:“你確定是漾的漾?”
那可真是夠漾的。
漾哥知道他名字這麼解釋的嗎?
樂芽不怎麼能接他們奇奇怪怪的語氣,再加上看上去就不良年的模樣,以前從沒接過,糯聲說:“輕語,我們回去吧。”
“好。”謝輕語和轉準備離開。
“陳漾啊。”梁千輕咳一聲,說:“不好意思啊,他現在不在教室里,你要找就晚自習的時候。”
樂芽看他一眼,“謝謝,我知道了。”
晚自習怎麼可能出來,都是有老師看著的,而且也不可能逃晚自習。
梁千笑瞇瞇:“慢走啊。”
聽見這話,樂芽走得更快了,和謝輕語一起回了教室里,同學來了大半,都在看書。
謝輕語失道:“沒想到竟然不在,唉。”
本來聽樂芽說的時候,就特別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才會被樂叔叔選中,必定是條件苛刻的。
也就是說很可能是貧困生。
另外一個讓覺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樂叔叔不讓樂芽知道這事,以前在本部的時候,按道理也不擔心會上才對。
謝輕語猜測道:“難道樂叔叔怕你認識那個學生嗎?怕你被拐跑了?”
樂芽搖頭,“怎麼會。”
謝輕語越來越覺得這個想法很正確,“你不知道很多凰男啊,就是借著白富上位的,然后再奪取家產,最后拋妻棄子,重新娶了個小妻。”
樂芽被說的覺自己像是在聽電視劇。
“我隨口說著玩的,你別當真。”謝輕語擺擺手,“誰敢對我們樂芽這樣,我一定讓他好看。”
聞言,樂芽抿著笑。
下午第一節課是生課。
到了高三后,課程都改連續的了,同科會每次兩節課在一起,就是這樣老師們還不滿足。
育課直接沒課,就連班會課也基本被占用了。
樂芽將無關事忘在腦后,專心聽課。
.
晚自習最后一節課是班主任的。
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蔣老師,通常喜歡前半節課都在說高三的事,一直到快下課的時候才會講到題目上。
樂芽坐在最里靠窗的位置,離走廊很遠。
他們班上的座位換制是一星期一個大組換一次,下個星期就會到走廊靠窗的位置了。
因為放假的幾天不語文課,所以都沒有來得及講解試卷,只能利用自習課。
“……你們現在上課還走神的話,等下學期哭都來不及。”蔣老師說:“把試卷拿出來吧,這次的作文竟然還有人跑題,也是把我震驚到了。”
班上人不敢吭聲。
樂芽這次語文在班上排了第五,不算很好,也拖總績后了,閱讀理解扣分多了。
一向在這上面不是特別好。
講臺上蔣老師還在說話:“假期過后怕是你們都忘了書本的知識了,下個星期繼續開始背書,我會查的。”
高三一班是直升上來的,參差不齊,最好的最差的也都在這個班,所以帶起來非常心。
尤其是這次搬到新校區來,往后的績都一起算了,到時候加上新校區的十六個班級,那就太多人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他是本市人人懼怕的商業天才。她是落難千金,為了拯救公司,四處奔波,卻在一次商演過程中與他相遇。他說:“我可以幫你拯救公司,但你必須得成為我的女人!”她無語,於是——助理:“報告總裁,有人卸了您愛車的車門!”總裁暴怒:“什麼?誰幹的?”助理:“是夫人!”總裁“哦,一扇門夠不夠?叫人把剩下的車門也卸了!”助理“……”
梁言沒趕上早戀這趟車,但是意外地拿到了一張早婚的車票,本以為她與陳之和注定會中途下車,沒成想一站到了永遠。 陳之和在賭桌上向來手氣臭,逢賭必輸,梁言是他拈鬮得來的“便宜老婆”,好友都說他真是臭手,一抓抓個最差的,惟有他知道——娶了她何其有幸。 下午五點鍾醒來的人最孤獨,這時候你敲響了我的門,帶來了一身雪意。 文名靈感來自卞之琳《距離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