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過是遲早的事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行之者乎?對曰,其恕乎!」
大皇子鼓著小臉,一板一眼地念論語,包子臉一點兒一點兒地泄了氣,最後噗通一聲撲倒在了書案上。
「這什麼狗屁話?」
蘇儀侍立一旁,看著他氣的臉忍不住想笑,「怎麼是狗屁話了?」
大皇子把書舉到這一側,蘇儀也很默契地湊上去看,「蘇姑姑,你看這句。子貢說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一輩子照著做的,孔夫子說那就是原諒。為什麼人一輩子要原諒別人?那跟慫包有什麼區別?」
蘇儀噗嗤一聲笑出來,底下侍立的宮好奇看過來,不知道一向謹言慎行的蘇姑姑笑什麼這麼開心。
一定是大皇子念書又鬧笑話了,可惜們這些沒念過書的不懂,只有蘇姑姑聽得懂。
「蘇姑姑笑什麼?難道我弄錯了?」
大皇子一頭霧水,只覺得蘇儀這樣笑很好看,如果弄錯書能讓時常這樣笑,他願意弄錯。
蘇儀搖搖頭,「不是,大皇子解釋得很好,整個句子的邏輯都很通。太傅們沒教過這句話,大皇子卻能自己通譯,真了不起。」
「蘇姑姑怎麼知道太傅們沒教過?」
大皇子睜大兩隻黑葡i萄一樣的眼睛,一臉天真。
他的蘇姑姑怎麼這麼厲害,人生得又討人喜歡,連父皇都喜歡,現在還多了一樣未卜先知的本事。
蘇儀瞧他天真的樣子更想笑了,當然知道太傅們沒教過這句話,如果教過,絕不可能說意思是人一輩子要原諒別人。
俯指著書上的「恕」字,「大皇子瞧瞧,您整句話都理解得很好,只有這個字錯了。」
「這個恕字難道不是原諒的意思嗎?」
蘇儀打小在學堂外旁聽大的,對於論語的容最清楚不過,當即搖搖頭,「這個恕字一字多意,原諒只是其中一個意思。在這句話里,恕的意思是推己及人。」
「什麼是推己及人?」
大皇子化好奇寶寶,底下的宮都豎起了耳朵,準備聽蘇儀如何講解。
蘇儀輕輕鬆鬆,隨口拈來,「這個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勿施於人。意思就是如果你自己不想被這樣對待,你就不要這樣去對待別人。比如說,如果有人冤枉大皇子做錯了事,大皇子就會很生氣對不對?」
小腦袋一點一點的,好似小啄米。
「所以大皇子要將心比心,遇到問題要仔細分析,不能隨意冤枉了別人。大皇子被冤枉了很委屈,別人被冤枉也是很委屈的。」
大皇子若有所思,小小年紀做出這種表十分可,「我明白了,看來孔老夫子不是慫包,是我理解錯了。旁人要是錯解了我的話,我一定很生氣。我錯解了老夫子的話,他也一定很生氣,我去給他道個歉。」
他抬眼一看,東四所的住沒有孔子的畫像,只有學堂里才有,只好作罷。
大皇子天生聰慧、活學活用,不愧是天家皇子,蘇儀暗暗嘆服,心想他一定像早逝的先皇后。
肯定不像皇上,皇上又小心眼又嚇唬人,哪及大皇子這麼可?
蘇儀道:「孔老夫子是先聖,他是不會同大皇子計較這個的,因為大皇子已經知錯就改了。這個推己及人啊,有時候也不能想得太絕對,你介意的事別人未必介意。」
大皇子又糊塗了,撓著頭看蘇儀,「啊?那我怎麼知道我介意的事,別人介不介意呢?」
蘇儀一直彎著腰有些累,索蹲在大皇子邊上,抬頭看著他說話,「這個就需要去考慮對方的境了,譬如大皇子份貴重,冷了的粥您肯定是不喝的。但是對於路邊寒的難民來說,那粥喝了就能救命。那大皇子給他們粥便是好意,而非把自己不願意的東西強加在別人頭上。」
「世事明皆學問,人練達即文章。考慮別人的境,因時制宜,這對大皇子來說有點難。等您再長大一些就好了,自然會懂得這個道理。」
大皇子好像有點明白了,「是不是就像蘇姑姑不吃綠豆糕,但是每次我給你吃的東西,你就會轉送給小紀子他們吃那樣?」
蘇儀噗嗤樂了,「對了!小紀子他吃綠豆糕,大皇子真聰明!」
……
大皇子被罰閉門思過半個月,連學堂都去不得,這日二皇子下了學堂來看他。
「二弟來啦?蘇姑姑,快給他拿新制的薄荷糕,涼涼的那種!」
二皇子站在書案前,聽到這話眉頭微蹙,蘇儀心中一,「大皇子,薄荷糕已經吃完了,您太喜歡吃得太多了。要不今日先給二皇子上別的點心,下次薄荷糕送來了再請二皇子吃?」
大皇子有些不好意思,他的確貪新鮮吃了不薄荷糕,沒想到吃得連待客的份兒都不剩了。
「那我下次再命人給二弟送去,你坐吧,我把書收拾了!」
二皇子恭敬地揖揖手,在底下玫瑰椅坐了,他不算好不能吃薄荷糕那種涼的東西,大皇子卻沒想到,還好他邊那個蘇姑姑聰慧。
不過他應該不是故意的,蘇姑姑說他吃了許多,可能只是想把吃的東西分給自己吧?
二皇子著脖子看他書案上,「大皇兄最近在看什麼書?我以為你被父皇罰閉門思過不必去學堂,一定很開心,怎麼自己倒讀上書了?」
大皇子沒看到他目中的詫異和警惕,端著糕點走到門外的蘇儀,卻因二皇子眼中的緒蹙起眉頭。
小小的年,眼裏心思真深沉。
大皇子只顧低頭收拾書,一點兒也沒察覺,「嗐,還不就是論語和孟子,我很快就收拾好跟你玩去!」
傻小子就知道玩,你也不問問二皇子是不是來找你玩的?
蘇儀腹誹,輕咳一聲走了進去,「二皇子,嘗嘗我們這裏的點心吧。」
「有勞蘇姑姑。」
二皇子竟然站起來謝,蘇儀唬了一跳,連忙側避開,「不敢,二皇子快坐吧!」
二皇子卻笑道:「蘇姑姑是大皇兄邊第一得意人,應當的。何況將來姑姑也會是我們的母妃,這禮不過是遲早的事。」
關於元配: 陳萱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她少時喪父,母親改嫁,卻也有叔叔養大成人。她十八歲嫁人,婆家不算寬厚,卻也沒有虐待她。在許多年後被無數人形容為兵荒馬亂的亂世,她過的不算好,卻也不很差。隻是,如果有機會重來,她仍是不希望再遇到魏年。是的,魏年待她不差,他隻是看不到她而已。—>
蘭山君孤兒出身,長在淮陵,吃百家飯長大,學得一手殺豬的本事,本是要開一個屠宰場的。誰知老天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十六歲那年,她被接回了洛陽的鎮國公府,成了國公府第流落在外的嫡次女。 最初,她以爲這是老天看她殺豬太可憐給的恩待。後來又過了十年,她戰戰兢兢討好家人,汲汲營營嫁人,備受十年白眼,被送去暗不見天日的院子裏關着時,這才恍然發現,從鄉野來京,應當是她殺豬殺多了老天給的懲罰,而不是恩待。 此後又是一年,她被關在小院子裏看不見天日,不知日月更迭,冷菜餿飯度日,受盡苦楚,卻依舊是不甘不願,不敢死去。 唯一能聊慰苦悶的是,在黑暗之中,她摸到了一本書。 窗戶未曾封死,依舊透進了一縷春光。 她慢慢的挪到窗邊,藉着這屢光去看—— 這是一本手札。裏面記下了一個少年六歲到十六歲的感悟。有滿腔熱血,有遠大志向,他覺得自己像是一把利劍,只等着君王拔它出鞘。 她倒是認得執筆者。是她被送離洛陽那天,也同樣登上斷頭臺的鬱清梧。 所以重回十六歲,她與鬱清梧第一次相見時,便覺得他是一位可悲的紙上摯友。 等她在洛陽裏面艱難的重掌命運,偶然忽視一個個聲音,從春日裏的光曦窺見了他內心的躊躇不前,糾結痛苦卻又無愧於心的大志,毅然決然要走向一條死路時,她心裏突然生出些鬱怒來。 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都不應死在權貴的愚弄之下。 她和他,都該活下來。 —— 遇見蘭山君前,鬱清梧寫札記:先生,天下,百姓。 遇見蘭山君後,鬱清梧寫札記:山君,山君,山君。 #山君倔得很,但沒關係,我會低頭# 他心隨她動,低頭哀求,“山君,我試着剋制過了。”